跳到主要內容區

108-2-通識活動紀錄

109-04-09-通識教育專題講座-「日常生活的編輯學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04/09在大恩館1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邀請《旅讀中國》雜誌資深企劃主編鄺介文先生蒞校演講「日常生活的編輯學」,參與師生人數共計19人。

  鄺介文主編首先談及自己的求學經歷,從就讀政大中文系到要報考臺大戲劇研究所時,都遭到親友的反對,甚至不顧父母親的不諒解,畢業後選擇任職於雜誌社的編輯。鄺主編認為其實不論就讀甚麼科系,就業後能將在校所學到的知識或經驗應用在職場上才是重點。

  接著,鄺主編介紹了身為編輯會做的工作內容,並非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改個錯字、排個版面而已。並以某些命理大師、星座專家、美妝大師等人要出書時為例,作者可能對於寫作部分並不擅長,這種時候編輯可能就需要幫他刪改和潤飾章節內容。他將編輯比喻為作家的作文老師,就如同學生的作文老師所做的工作類似,但改作文對象變成作家,所以在難度及深度上又更上一層樓,因此平時在閱讀力和文字敏銳度的培養上也很重要。

  之後,鄺主編又以日劇《校對女王》內石原聰美所飾演出版社的校稿職員,以及妻夫木聰在電影《想成為奧田民生BOY與讓遇見的男人都瘋狂的GIRL》中所扮演的雜誌社編輯,和大家分享編輯的工作內容並非如此平淡,而是充滿了許多樂趣。後續他又以他喜歡的日本旅遊雜誌為範本,和大家解說其中的內容,從文字圖片排版一直到主題色調,其實都是編輯精心設計過的,目的是能讓讀者的視覺感官上越看越舒服,也凸顯每個人不同的編輯功力。

  最後由雜誌社的黃冠寧先生使用Kahoot網頁進行線上問答遊戲,並提供禮物給前三名分數高的同學們,讓在場的學生能和講者有更多的互動,除了增進對編輯行業的認識,更增添了趣味性。

 

109-04-15-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電影的真實與虛幻-看電影的幾種方法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04/15在大恩館1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邀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沈惠如副教授蒞校演講「電影的真實與虛幻-看電影的幾種方法」,參與師生人數共計16人。

  沈惠如副教授首先從電影院的轉型講起,談到近幾年數位影像及網路資訊的普及,大眾能看到電影的管道變得多元,這樣的結果導致電影院逐漸沒落。不過隨著3D電影技術的誕生,使得可能走下坡的電影院有了轉型的機會。

  接著,沈教授講述了電影史的發展,從視覺暫留的發現、放映機的發明,一直到1895年第一部電影的誕生:由法國的盧米埃兄弟所拍攝的《工廠的大門》,這是一部記錄著工廠的工人下班後從大門走出來的影片,也是開啟電影時代重要的作品;在1902年,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誕生,透露電影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另外,她也提到現在有許多優秀的導演會在拍片時特意加入某些元素,用意就是向這些經典的電影致敬,例如《紅磨坊》中有一幕男主角和女主角深情對唱時,背景的月亮就畫的和《月球旅行記》中的月亮一樣,及1952年的《萬花嬉春》中三人撐著傘跳舞的畫面也被許多電影拿來使用。

  沈教授再從老電影海報切入介紹,並給同學們看了許多年代悠久的海報圖像,早期的設計重點會放在男女主角的頭像上,絕大多數都是兩人的特寫。但現階段的電影海報,則多用意象來呈現,讓人一看海報就能領會電影主題。

  沈老師也說到「文學是用文字說故事,電影則是用鏡頭在說故事。」。許多導演會用一些拍攝手法、運鏡、物品或臺詞,間接甚至直接地來表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意象。像是《香水》中有一幕就利用長鏡頭運鏡的手法,讓觀眾從影像瞭解導演想描繪的香味;《天才雷普利》裡,觀眾則可以透過鏡子看出男主角內心想取代室友的期望;《飲食男女》中,從廚房的窗框看郎雄飾演的父親,也代表他正框住自己在家庭,事業與感情上孤獨的內心,在片尾他直接說出女兒煮的家常菜缺點時,也代表他終於理解家庭的滋味。

  沈老師用許多平常我們觀影時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去分析影片,並解說整個電影的發展和知識,中間也穿插些許電影的小片段,讓整場演講不會顯得枯燥乏味。也使大家了解能從不同角度去欣賞一部電影,讓參與講座的師生們都收穫滿滿。

 

109-04-30-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通識課程教學經驗分享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04/30在曉峰紀念館第一會議室舉辦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邀請地學研究所-李載鳴教授演講「通識課程分享-自然通識2.5」,以及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姚蘊慧助理教授演講「社會領域通識課程設計:實作與對焦」,參與教師人數共計39人。

  李載鳴教授先從自身教學歷程談起。她曾開設過「環境與生態」、「世界資源與環境」、「生命科學」等課程,除了以學院為主的課程規劃以及通識領域,還有現在的跨域專長,李教授都認為教學並非只侷限於課本上,應該實際動手參與才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並引發同學們的興趣。例如在「世界的資源與環境」這門課,就分別從食、衣、住、行這四個方向來進行,李教授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種植瓜類、豆類和青椒等,並且讓他們親自採收料理,使同學們能懂得食物資源得來不易;另外,也安排企業參訪:大愛感恩科技、gogoro旗艦店以及各式的綠建築智慧建築,讓教學走出教室,更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

  姚蘊慧助理教授也認為大部分學生在通識課程上積極學習的欲望較低,所以要先提升同學們的參與度。姚教授在課堂一開始就會要求大家使用Facebook社群和Line群組,並在課前先拋出議題,讓同學們在網路上討論,上課時再帶領大家對焦然後分組上台報告,並且讓學生們用手機在Zuvio上進行小組互評,也能做及時問答與互動;姚老師也會針對不同議題出作業,讓同學們實際去執行,像是在貧窮體驗中,規定每日僅能花費110元,讓學生能對貧窮弱勢者擁有同理心;還有讓同學去找一位異性朋友約會,並提出婚姻生活計畫書,讓他們了解婚後生活的實際狀況;或是去訪問在臺灣的外籍移工,並規定同學使用非中文菜單點菜,來理解新住民來臺所遇到的困難;以及讓學生們去參與公民監督國會,上立法院網站IVOD系統觀看委員問政實況,並進行立委網路評鑑,由於打的分數將成為當期委員評鑑的參考,所以大家都非常認真評分。這種用實作去感受社會議題並延續上課後的思考方式,大幅降低同學在上課時頻打瞌睡或是滑手機的狀況,是非常好的教學示範。

  此次工作坊演講內容提供不同的教學方式與課堂經驗,除了令與會教師們收穫滿載之外,也希望能提升課堂學習的豐富度。

 

109-05-06-通識教育專題講座-「談台灣民間信仰中的民俗邏輯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05/06在大恩館1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邀請民俗亂彈執行編輯、也是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理事的溫宗翰老師蒞校演講「談台灣民間信仰中的民俗邏輯」,參與師生人數共計26人。

  溫宗翰老師開頭介紹香火、乩童、通靈人這三者在民俗信仰中的重要性,以及乩童和通靈人之間的差異,並詢問大家有沒有看過《通靈少女》這部影集,因為影集內所敘述的主角就屬於通靈人。老師說正統的乩童正常只會有一位主神,而且通常也不會拿著法器或香爐來幫人驅邪,一般都是會開淨水符等符咒來給信眾喝。

  接著溫老師詢問大家信不信有神和鬼,他說有許多人都相信有鬼,卻不太相信有神。其實我們臺灣的民間信仰中,有許多神明原本都是由人變鬼,再神格化。而且也會因為地域性的不同,衍生出不太一樣的習俗。溫老師更藉由他自身田野調查的經歷和照片跟大家講述不同的民間信仰:有全臺唯一一件放在臺灣博物館會被膜拜的肉身神像的柯象木乃伊館藏、會一直冒出聖水的石龜,以及南廠保安宮的白蓮聖母;還有明明是佛道教,但主神卻是耶穌的特別祭祀方式等許多臺灣各地特有的信仰內容。

  最後,老師拿出乩童所使用的各種法器,有刺球、七星劍、月斧和銅棍,來解釋法器五寶的使用方式,以及從被神明選上一直到訓練成一位真正的乩童,這過程中要經歷多少的辛苦及困難。

  溫老師運用許多照片和真實法器帶領大家更了解臺灣的民間信仰文化,並和參與講座的師生有許多的互動問答,讓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更得到不同收穫。 

 

109-05-26-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通識教學經驗分享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05/26在曉峰紀念館第一會議室舉辦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邀請光電物理學系-鄒忠毅教授,參與教師人數共計27人。

  鄒忠毅老師首先向與會的老師說明數位教學的趨勢,從使用手機Zuvio進行課堂間的即時互動、Mentimeter的意見調查、Nearpod的手機簡報等。接著介紹MOOCs磨課師的純線上教學和MS Teams實作範例。

  接下來鄒老師現場示範了如何使用Power Point進行錄影以及簡單的後製,使用Youtube工作室的免費授權音樂來為影片配樂,及如何使用雅婷逐字稿來為影片加上字幕。接著介紹如何使用兩台相機來拍攝影片,一台使用腳架,一台手持,搭配手機麥克風錄音。鄒老師也提供了許多在錄影上的小技巧,拍攝前先拍手,剪接時就可以以聲音來作多軌剪接,這樣畫面和聲音就不會有對不上的問題。拍攝影片時人物在鏡頭中的位置以及選擇適當的背景音樂,和如何在影片中崁入圖片及小影片。此次工作坊演講內容提供各種簡單拍攝影片的技巧和不同的教學方式與課堂經驗,除了令與會教師們收穫滿載之外,也希望能提升課堂學習的豐富度。  

 

 

109-03-02~05-31-通識教育徵文比賽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舉辨108-2通識教育徵文比賽,主題為「不容錯過的一堂課」,於03/02至05/01徵稿,05/05至05/12進行審查評分,05/14公布得獎名單,投稿學生人數共計20人。

活動宗旨:

  通識課程的學習在提供學生建立廣博的知識基礎,以厚植學生跨域知能整合的能力,並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能。本校通識教育強調語文能力,並增進對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綜合性瞭解,同時於通識課程中融入當代社會關注議題。

  為鼓勵學生瞭解通識教育在大學學習生涯之意義及重要性,並思考跨域人才在社會上的重要性和需求性,特訂本競賽辦法。

參加對象:本校日間部大學部學生。

參加辦法:

(一)活動期間:即日起至截稿日109年05月01日(週五)止,逾期恕不受理。

(二)稿件格式:請符合格式要求,以免被扣分或取消參賽資格。文類為散文,字數2000至5000字,題目自訂。檔名:108-2 通識徵文─姓名學號系級,例如:108-2 通識徵文─華柑A5123456英文1A。

(三)繳交方式:作品電子檔請Email至lyf17@ulive.pccu.edu.tw,並將一份作品書面稿件和活動報名表(請於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網頁自行下載)填妥後簽名,繳交至大恩館 10 樓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辦公室。(請自留底稿,一律不退件。)

(四)得獎名單預定於109年5月中公佈於學校首頁及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網站,得獎作品將刊載於本中心網站並公開發表於通識教育成果展。

獎項及獎勵:

通識組:

(一)第一名:乙名,獎金新台幣 4,000 元、獎狀乙張。

(二)第二名:乙名,獎金新台幣 3,000 元、獎狀乙張。

(三)第三名:乙名,獎金新台幣 2,000 元、獎狀乙張。

(四)佳 作:三名,獎金新台幣 1,000 元、獎狀乙張。

跨域組:

(一)第一名:乙名,獎金新台幣 4,000 元、獎狀乙張。

(二)第二名:乙名,獎金新台幣 3,000 元、獎狀乙張。

(三)第三名:乙名,獎金新台幣 2,000 元、獎狀乙張。

(四)佳 作:三名,獎金新台幣 1,000 元、獎狀乙張。

※作品未達標準者,獎次得以從缺。

詳細辦法及報名表下載: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網頁/p/405-1017-78107,c11258-1.php

業務承辦人:

相關問題請洽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林玉芬小姐

電子信箱:lyf17@ulive.pccu.edu.tw

聯絡電話:02-28610511分機18505

得獎名單:

通識組:

(一)第一名:心輔一-邱渝涵同學〈社會通識教導我的思辨力〉

(二)第二名:韓文四-蔡宜均同學〈邏輯思辨的一堂課〉

(三)第三名:教育三-林少洋同學〈生命科學之快樂農夫計畫〉

(四)佳 作:資傳四B-許凱崴同學〈見證歷史的時刻〉

       德文二-黃欣怡同學〈暗夜裡的明燈〉

       中文三A -吳楒祺同學〈走進她的故事〉

跨域組:

(一)第一名:大傳二B -張佳穎同學〈你看新聞了嗎?〉

(二)第二名:心輔四-李芳儀同學〈日劇看日本〉

(三)第三名:文學三A -王嘉麗同學〈迷宮裡的地圖〉

(四)佳 作:德文二-黃欣怡同學〈我所憧憬的「浪漫」〉

       文藝四-黃鈺文同學〈穿越時空的處世之道〉

       新聞三B-宋思彤同學〈一堂「獨立思考」的課:不只是學生,更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109-05-18~05-22-通識教育成果展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05/18~05/22在大恩館2樓川堂電話亭區舉辦「通識教育成果展」,活動參與人數共計1649人,跨域/通識小心得回饋表單填寫份數共計269份。

  此次成果展除了展出本學期所有活動海報內容,也讓參與學生進行問答小遊戲,希望讓同學們對於中心主辦的活動內容和負責課程業務範圍、以及跨域和通識課程相關的基礎概念更加了解;另外也策劃了「跨域/通識小心得」活動,以二、三年級同學們為主要對象,鼓勵他們填寫回饋表單,以便了解學生修習完跨域專長相關課程的想法,讓本中心能夠列入未來跨域專長的推廣與規劃參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