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1-1-通識活動記錄

111-10-11 通識教育講座

「面膜居然會發電?醫工博士來聊聊如何做面膜品牌!」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0/11在大恩館104教室舉辦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邀請AKIMIA品牌創辦人 李佩芝 博士蒞校演講「面膜居然會發電??醫工博士來聊聊如何做面膜品牌!」,參與師生人數共計57人。

    李佩芝博士一開場言明自己是位創業者,熟知自己的性格與未來目標,並善用身邊資源。提醒在場的學生們這段時期是最可以無憂無慮的專心學習、研究技術,建立專業人脈的時期,並且有專業的大型儀器、最新的技術資訊可獲得,要好好善用在校時間,將自己的本領打磨成形。 然因喜愛與「人」交流,與受不了理工世界的呆板,有著「愛漂亮」的心,一路上從土木工程轉到環境工程,再轉到醫學工程領域,最後進入到生技創業。因為認識自己,堅持走自己的路。 

    空有技術與創業理想是難以成功的。佩芝博士提到創業之初,團隊人員都為理工人,很難講出「感動人心」的故事品牌,一句令人深刻的slogan,從品牌定位、客群設定、教育客戶、品牌推廣,到與網紅合作,最後決定使用電商銷售,另外還有環境永續的去鋁化改良,鉅細靡遺的分享給同學們瞭解,創業之路的點點滴滴與政策的起承轉合。

    最後,佩芝博士開放的邀請同學加入他的社團,他在這裡也分享很多他的心路歷程,同學們在未來的創業上有什麼想法也歡迎相互交流。

 

111-10-14 通識教育講座

「我為戲劇,戲劇為我」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0/14在大恩館104教室舉辦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邀請表演工作坊演員 翁銓偉老師蒞校演講「我為戲劇,戲劇為我」,參與師生人數共計76人。

    人生是場戲,每部戲都是低潮走向成功是高潮的部分。翁銓偉老師用他到目前人生三段失敗分享給學生,不要害怕失敗,又在失敗之時他是如何調適自己,重回信心、重回軌道的功法。

    翁老師分享到面對失敗時需要的是:1.好的閱讀可以重拾信心與信念。2.朋友可以協助或給予關懷。3.充足的睡眠,保持好的體力與清醒的腦。面對失敗,請記得1.先把面子丟掉,接受失敗,面對問題。2.在舒適圈裡面檢討。3.相信自己。4.把失敗轉換成人生經驗,重新出發。

    參與同學也踴躍提問: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翁老師建議同學走出宿舍,參與通識課程認識不同科系的人,找到氣味相投的朋友。又問到,如何從幕後走到幕前,受到人他注目。翁老師以莫子儀為例,當時他是幕後的工作人員,但他不斷的在這條路上精進,現為主角,讓他保持精進熱切的心是他對於戲劇的「熱忱」。也有學生問到,我們設定目標是否要為自己留後路。翁老師認為留後路改為設置停損點的概念。非常鼓勵同學往自己喜歡到道路前進,但發現此路不通或是遇到種種障礙,就要懂得計算當中的利害得失,規劃別種的可能。又有問到如果對於戲劇有興趣,我們該如何準備。翁老師回道,走這條路是要一滿腦子的熱忱,可以多搜尋相關訊息,並去接觸,當中也需不斷的磨練自己。

 

111-11/17 通識教育講座

「大學生為什麼要跨領域?!」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1/17在質樸廳教室舉辦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邀請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李宗玉  助理教授蒞校演講「大學生為什麼要跨領域?!」,參與師生人數共計74人。

   李宗玉老師一開場介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跨領域者,從高中化工科,大學戲劇類組,博士進入哲學領域。再點出,因各種因素,現今我們還看的到的行業在未來極可能被AI取代,尤其是低階行業,如銀行行員、服務生等。如今,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該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不被未來的趨勢淘汰。 大學求學除了注重本身科系,應該加入其他輔系、學程,或是他種校外其他的學習,增加本科之外的知識領域,擴增自己的知識版圖。學習運用思考,從本有的知識體系,思考與現今不符合的情況,該如何改變,或者創新以符合未來的趨勢。

    李宗玉老師舉例業界幾位名人,如敦煌教育集團郭怡君專案經理、電視台企劃葉佩容又大愛電視台總主任湯昇榮等人他們的學歷並非頂尖,但除了本科系的學習之外,他們都是各方嘗試學習的跨領域人才。所以現今的學習不在侷限於本科專業,而是要能夠與其他知識融會貫通並能夠創新的通才。鼓勵同學多方學習,勇敢探索。

 

 

111-11/29 通識教育講座

「美人花占:《紅樓夢》十二金釵星座花語詩」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1/29在大恩館104國際會議廳教室舉辦通識教育專題講座,邀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解昆樺  副教授授蒞校演講「美人花占:《紅樓夢》十二金釵星座花語詩」,參與師生人數共計63人。 

    解昆樺老師聊到與朋友去算命作為開場,引出《紅樓夢》從第5話的「太虛幻境」到第63話的花占。曹雪芹利用行酒令中的趣味遊戲花占詩隱喻了各位要角未來的命運。

   解老師提到,好的經典就是可以如此的雋永回味,字裡行間都有可以品味之處。詩不僅可以抒發情懷,還可以與生活活潑的結合,鼓勵在場同學多多閱讀經典,趁年輕,在年少情懷試著寫詩,練習寫詩,記錄這段輕狂的歲月。

 

111-10-20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

「永續議題與大學課程的結合」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0/20舉辦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本次邀請台灣大學社會系劉仲恩副教授分享「永續議題與大學課程的結合」,參與教師人數共計12人。

    「永續」為世界各國相爭討論的重大議題,並為政府的施政軸心,這不只牽涉到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產業革新,還有社會議題與未來生活的改變等爭議。「永續」成為顯學,那麼大學課程與授課老師如何帶領學生,參與、思考並持續關注永續議題,並可能成為未來職涯的選項,其課程設計需下很多苦心。

  劉副教授指出,永續通識課程以文化大學開課比例最高,然集中在理工、生醫與農學等學院開課,便對議題的討論有了侷限性。然蒐集國內外經濟學教科書仍有少數對於氣候變遷持懷疑態度,在選擇授課教材與資訊要格外注意。劉副教授於工作坊間,當場搜尋「A Climate Change Module for Introducation to Sociology Classes.」網站與「氣候緊急狀態」的桌遊遊戲,帶領學生進入氣候變遷等永續議題的思考。所以在課程設計與教材使用要嚴格把關,也可參酌政府的相關網頁,使理論有其依據。

  劉副教授也發現到,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容易把永續議題描述成一個「理工」的議題,並未代入社會學的分析視角探討氣候變遷的「社會成因」,也未觸及各種當前社會對於氣候危機的回應。其實最大的排碳生產者是化工產業,但人們對於化工產業的依賴,是一個經濟活動與民生活動的循環。這當中牽涉到未來經濟成本的計算,該如何計算也是多所爭議,這些都是鮮少進入課堂討論、思考,這些在在影響著我們生活方式與經濟發展。

    為了讓學生更能體會到永續落實在生活當中,領著學生到台大的垃圾場直擊面對我們所生產的看不見的垃圾。瓶裝水盲測實驗,打破瓶裝水好喝的想法。利用作業獎勵帶動學生參與公共議題,設計題目、尋找議題、利用各種有趣的競賽方式讓學生參加,進而引起社會關懷,將永續的觀念植入心中。

 

 

111-11-21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

「教育遊戲式學習活動設計」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1/21舉辦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本次邀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侯惠澤教授分享「教育遊戲式學習活動設計」,參與教師人數共計28人。

    侯教授指出現今學生上課注意力大都不能集中,也對課程內容提不起興趣,起因在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可控制力受挫,只能被參與,不能有效入在「學習」的環境的當中。所以老師要創造、釋放讓學生可以自我控制的範圍,利用「遊戲」帶入課堂。

  遊戲最重要的兩個元素「互動」與「專注」,侯教授以工作坊教學分享現場操作,運用身邊可簡易取得的素材加以變化,添入課程元素,如使用金幣積分方式帶起老師參與、競爭的慾望,吸引老師專注於工作坊的分享活動,並投入其中。

  劉教授透過教育遊戲架構,引導老師們如何將課程與遊戲結合,並解說遊戲規則的設定使其遊戲多樣性,引導學生思考創造更多的可能。

 

 

111-12-20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

「我的通識課」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2/20舉辦通識教育教師成長工作坊。本次邀請文化大學史學系劉傳暘副教授分享「我的通識課」,參與教師人數共計12人。

    劉老師就教學經驗觀察台灣目前有八各類型的史觀,每種史觀對歷史事件的判讀都有所偏頗。更指出,因為政治文化因素導致歷史教材設計偏重於「大台灣」思想。而台灣大部分的學生甚少積極涉獵國外資訊,所以思想上往往不能更加廣闊。並就教學上,教授歷史甚難不談論到政治,劉老師歡迎各位學生就歷史資料提出質疑與想法,就以學習的立場,非僅憑媒體提供的資料就先入為主的認為此為正確的史實,而沒有經過思考、檢驗。應該就現有的歷史資料,摒除自己的政治型態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才是學習歷史應該注重的教育訓練。

 最後,有韓國籍的老師提問,因為歷史事件、流行文化等問題,學生對於國族之間著反差極大行為落差。但就韓籍老師就以教授語文立場,不涉及歷史判斷,而向劉老師提出有無妥善的應對方式。

    劉老師回應,歷史事件是過去式,有過去當時的時空背景與淵源,我們不應背負先祖當時的狀態來相互指責、怨懟,我們可以瞭解當時的背景,思考我們是否有他種應對方式來處理,這才不失教育的目的。

 

111-10-311-5通識教育海報競賽-

「通識飛翔」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03日開始至115日舉辦通識教育散文創作競賽。參與學生人數共計14人,散文徵件共計14件。

  設計主題「通識飛翔」,徵文內容主要有二:一、意旨讓同學反思大學通識課帶給你的意義與內涵為何?二、就你學習過的通識課程,是否有切合現今的時事議題?並寫下你的想法。

    邀請校內中文系、社會系與大氣系專業老師以「寫作技巧與創意」、「符合宗旨」、「內容豐富性」三面進行評比。

得獎名單:

 

第一名:

韓國語文學系 3A - 鄭惟心

第二名:

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 4 - 許承濡

第三名:

音樂系 1 - 黃宣禔

佳作:

資訊工程學系 2B –王柏仁

韓國語文學系 3A - 陳筠欣

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 4 –莊承駿

最佳創意獎:

法律系法學組 4A - 廖世鈞

教育學系1 - 尤蘇永柏

韓國語文學系3A- 巫逸樺

 

111-12-1212-16通識教育成果展

  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於12/1212/16在大恩館2樓川堂舉辦「通識教育成果展」,活動參與人數共計2326人,通識教育成果展活動問卷填寫份數共計2051份。

  此次成果展除了展出本學期舉辦的通識教育講座與通識教育散文創作競賽海報,並製作講座內容海報,讓未參與講座的學生能瞭解講座內容,吸引未來參加意願。又展示競賽得講座作品與參賽作品,藉以分享同學們對於通識課程的想法,並以相互學習。

  當中,規劃通識教育中心基本問答與舉辦活動的問答遊戲,讓同學瞭解通識教育中心的業務範圍與主辦的相關活動,希望讓學生在日後可以多多注意通識中心舉辦的相關活動,並積極參與。另外也策劃「成果展問卷」抽獎活動,鼓勵他們填寫回饋表單,以做為日後通識中心辦理相關活動的依據。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