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站搜尋
113-1-通識活動紀錄
113-1通識教育活動
113/11/12通識教育講座
〈種土〉紀錄片播放暨分享會
此次通識專題講座針對台灣土地資源的挑戰與未來展望進行深入對談。主持人陳怡君老師分享於課程中帶著學生實際操作「種土」的甘苦,以及自己與主角相似的想法及經歷;本次講座不僅探討環境永續議題,也進一步呼籲各界重視土地資源的保護與永續發展。謝監製分享了拍攝過程的點滴,與鏡頭外的看見,片中每一個人當時對「種土」這件事的希望與不看好的排斥,家庭親人支持的抉擇,面臨現實考量,與社會冷漠後的放下無奈感受。
大眾傳播學系林福岳副教授及黃慕清老師一同蒞臨現場,林福岳副教授由傳播領域提出了此紀錄片創作的獨特敘事及拍攝手法,並透過影片帶出對人生定位的抉擇。紀錄片作為一種記錄時代的藝術,不僅僅展現故事本身,更能讓觀眾透過影像反思與環境、人性及未來發展的連結。
同學們表示《種土》不僅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作品,更讓人感受到面對生活困境時的無奈與堅持。同學們普遍認為影片讓他們更深入理解土地資源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並啟發了如何透過碳權交易等機制促進政府、企業乃至個人對環境議題的重視。許多同學希望未來能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從小習慣開始,逐步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同時也對主角追求與實踐夢想的勇氣以及放棄夢想這個現實的結果有所反思。
通識教育中心希望透過此次活動,鼓勵學生對土地資源保護與永續發展有更深刻的了解,並將此理念融入生活中,成為推動環境永續的積極力量。
113/11/21通識教育講座
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
盧拉拉專職命案整理,看到許多非預期死亡的畫面,與親屬間的拉扯。也分享了這個職業的不易之處不似電視影集般的光鮮亮麗。講座中分享許多工作留下的影片、照片,描述照片中主角生命盡頭的生活空間,帶出了現在人們因科技發達與社會問題形成的許多孤獨死問題。
盧拉拉從這些工作體驗中,觀察到造成囤積症、孤獨死等等社會問題,除了心理因素還有個人對於自己人生目標的匱乏,鼓勵同學在求學期,多多發展自己的個性興趣,連結友善的群體,尋找自己人生的目標,並盡自己的能力努力追求。
113/8/1教師成長工作坊
跨領域設計思考 教師初階工作坊
運用苗圃計畫的設計思考,透過製作合作夥伴理想錢包,要求學員運用觀察力、同理心與溝通技巧,打破教師主觀教學的模式,觀察課堂每位學員的肢體語言,達到深度互動的教學方式。延伸到設計思考的課程規劃,為不同領域專業課程尋求交集,創造出跨領域教學新場域。
113/10/29教師成長工作坊
跨領域設計思考 教師進階工作坊-當AI遇見創意
教練先以「高齡者購物」為情境,請參與老師運用自己的專業提出改善的方法,通過跨域合作促進教師之間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對話與協作。依各組討論之方式,導入Chat GPT組織成文本,再運用Leonardo AI生成情境圖像。
12/3-12/5通識教育暨曉峰學苑成果展
此次成果展除了展出本學期舉辦的通識教育講座、通識教師成長工作坊與通識教育作文創作競賽及攝影競賽,並與曉峰學苑一同合辦。透過成果展讓同學了解通識教育中心於每學期舉辦的活動,也由成果展中帶出通識教育中跨領域的認識與學習的重要性,講座邀請社會個領域專家學者帶進不同的觀點與看見分享給本校同學。會場也展示跨領域作文競賽與通識教育攝影得獎作品,藉以分享同學們對於通識課程的想法,並以相互學習。
同時,曉峰苑生在會場中分享自己社會實驗的成果,提供參與同學於課堂學習外不同的觀點分享,從不同的視野關心世界與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