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度第2學期 在地歷史的探索反思與現代實踐
本課程為「教育部辦理補助數位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創新計畫」之新開微學分系列通識課程。全系列由四個微學分課程組成。本課程以一個Moocs 的課程為中心,連接史學、文學、商學與自然科學老師的專業。並以實例演練,加強同學的數位科技使用與運算思考能力。並以本校為中心的在地歷史場域,透過踏查與實作工作坊課程,進行同學的跨領域學習與實踐。
微學分 |
課程內容 |
實體課程與實踐工作坊 |
華岡故事 (0.6學分) |
以本校華岡校園為主,MOOCs 影片 6 小時,在 4/20 於育網開放教育平台(EWANT)上線,分四週實施。實體課程 6 小時。 MOOCs 影片內容包含: 1.人文素養:理解(本校)華岡地區的在地發展,如何成為地方聚落,進而成為陽明山的文化重心,然後由華岡建築中的詩文來介紹相關敘事手法。 2.科學與數位素養:藉由介紹陽明山的自然現象及華岡建築群的技術特色,加入自然科學內涵。使用手機APP(地景與定位、星空、植物辨識等)功能,介紹如何利用手機收集資料。 3.產學應用:相關行銷企畫介紹如何設計華岡文創小物與校園導覽。 4.由於去年本校出現了,創世界紀錄並登上國際媒體的,出現時間長達 9 小時的彩虹。而且因為MOOCS 課程影片的時間長度極具彈性。所以我們在 MOOCs 影片中,加一個單元。從自然與人文的角度來談談「世界第一,文化大學的彩虹」。 |
5/12(六) 1.華岡故事(口語與文本敘事)。2.踏查與體驗(華岡博物館與中式建築群探微)。 預計邀請1.本校劉廣英教授(氣象學家,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先生傳記作者)主講華岡故事與文化彩虹。2.鄒忠毅教授,帶領同學進行手機APP數位應用演練。 |
冷戰餘緒 (0.6學分) |
課程以本校附近的美軍眷舍遺跡為主,MOOCs 影片 6 小時,在 4/20 於育網開放教育平台(EWANT)上線,分四週實施。實體課程 6 小時。 MOOCs 影片內容包含: 1.人文素養:理解1970年代駐台美軍軍官、顧問及其眷屬所居住的白色眷區,及其背後的時代與社會背景。介紹影片與故事中的美軍在台故事的相關敘事手法。 2.科學與數位素養:藉由介紹山仔后的自然現象及美軍眷舍建築群的技術特色,加入自然科學內涵。繼續使用手機APP 量測與分析功能,介紹如何利用手機收集資料。 3 產學應用:為什麼美軍社區活化,大都變成了餐廳?談文創產業。 4 參考我過去做的社會物理學研究,設計了「我的親友姓什麼?」單元。其中,「我的親友姓什麼?」透過線上活動(用Google 表單統計數據),簡單統計修課同學們的親友姓氏,然後我介紹大姓形成的歷史沿革與理論解釋,最後再介紹我的模擬程式,讓大家玩玩。 |
5/26(六) 活動內容: 1.在台美軍故事(影像敘事)。2. 踏察與體驗(華岡美軍眷區探微)。 預計邀請,1.本校李載鳴教授(地理學家,本校地學所所長)主講美軍眷舍的故事。2.相關社區發展協會人員。3.鄒忠毅教授,帶領同學進行數位應用演練(大姓形成的統計分析與電腦模擬)。 |
魚路古道 (0.6學分) |
微學分課程以本校附近的魚路古道為主,MOOCs 影片 6 小時,在 4/20 於育網開放教育平台(EWANT)上線,分四週實施。實體課程 6 小時。 MOOCs 影片內容包含: 1.人文素養:理解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等陽明山古道出現的背景,以及陽明山與金山之間的歷史發展脈絡。最後介紹,如何說一個旅途故事。 2.科學與數位素養:介紹古時與現代的山區運輸與食物保存,加入自然科學內涵。繼續使用手機APP 量測與定位功能,介紹如何利用手機收集資料與協助旅行。 3.產學應用:行銷企畫介紹 ── 規劃一個旅遊行程(或活動動線)吧。 4.參考我過去做的社會物理學研究,設計了「大學壅塞點」單元。利用線上工具與手機 APP,請同學調查與回報校園壅塞點與壅塞情況。然後在課程網頁上,建立校園壅塞點的實況報導。然後,我再介紹行人動力學的相關研究成果。 |
6/2(六) 活動內容: 1.魚路古道的故事(影像敘事)。2. 踏察與體驗(魚路古道的故事),實施地點:文化大學-擎天崗-金包里(金山老街)。 預計邀請1.本校教育學院的老師(人選待定。本校體育課有一個關於“步道”的選修課)帶領大家體驗魚路古道。2. 鄒忠毅教授,帶領同學利用手機APP進行數位應用演練。 |
成果發表 (0.2學分) |
同學必須與在工作坊中編成的小組組員合作,一起完成一份期末成果。 |
期末成果發表會,以壁報論文競賽方式進行。同學需以本系列課程為中心,發表數位人文相關壁報論文,才能拿到學分。 |